2019 年 11 月 4 日,RCEP 第 3 次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閉幕并發布聯合聲明:東盟 10 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 15 國“完成了所有的 20 個章節以及幾乎所有的市場準入的文本談判”,并計劃于 2020 年簽署正式合作文件。
與此同時,略有缺憾的是,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因為“當前 RCEP 協議沒有照顧到印度窮人的利益”,因此印度不會加入 RCEP。
莫迪希望 RCEP 談判不設置最后期限,以保證“印度的關切都被照顧到”。
RCEP 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英文縮寫,由東盟 10 國發起,并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 6 個對話伙伴國共同參與,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跨越 16 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雖然印度暫時放棄了加入 RCEP,但這個自貿協定依然成為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和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
艱難的談判,16國的智慧和博弈
2011 年 2 月,在第 18 次東盟經濟部長會議上,與會各方提出如何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個綜合的自由貿易協議的問題,這次會議最后形成了一個關于共同組建 RCEP 的草案。
這是 RCEP 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這也體現出東盟已經不僅滿足于東盟10 國自身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從而尋求更大區域的開放與合作。
在草案提出之后一年,2012 年 8 月,在柬埔寨暹粒召開的第一次東盟 10+6 經濟部長會議上,與會各方通過了《RCEP談判的指導原則與目標》,同年 11 月,東盟 10 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 16 國領導人共同發布《啟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RCEP 的談判由此正式啟動。
參與 RCEP 談判的 16 個成員國覆蓋約 34 億人口,區內經濟總量達 17 萬億美元,GDP 占全球比重 28.4%,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覆蓋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自貿區。RCEP 談判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知識產權、競爭政策、爭端解決等議題。
亞洲開發銀行之前曾經發布報告,報告中預測 RCEP 建設將有效促進成員國的經濟增長,經濟規模較小的國家將獲益更多,如對文萊和越南 GDP 的貢獻率將達到 5.8% 和 5.1%,對日本和印度的貢獻率也有 1.8% 和 1.7%。RCEP 建設還將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效應,到 2025年時 RCEP 將為世界創造 6440 億美元的收入,相當于全球 GDP 的 0.6%。
但 RCEP 談判進展并不順利。
參與談判的 16 國在政治外交、經濟發展、工業化水平、文化宗教等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異。解決各國諸多方面的訴求,成為考驗談判各方智慧的關鍵。
中國世貿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先生在之前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日本強調制造業高水平開放,新加坡強調服務業全面開放,因為印度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競爭力均不強,對此提出異議;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對制成品的零關稅十分恐懼,會盡量壓低工業制造領域的開放比例,并試圖對汽車、家電及信息產品保留較長的過渡期。
這些不僅是欠發達國家的訴求,甚至印度也希望享受一定的靈活性,但參與 RCEP 談判的發達經濟體如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則希望協定能反映出高水平開放的安排。此外,針對經濟欠發達國家的靈活政策及差別待遇很難達成一致,成為 RCEP 談判的難點,從而久拖不決。
諸多問題限制了 RCEP 的談判進程。經過談判各方 27 輪的談判博弈、7 次部長級會議、3 次領導人會議,參與談判的除印度外的 15 國,才對談判的文本達成基本一致。
兩難選擇,印度的參與和退出
從參與談判到決定最后退出,印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莫迪宣布退出 RCEP 之后幾天,國際機構穆迪將印度 2020 年全球主權經濟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其聲稱“顛覆性和不可預測的世界政治”將減緩經濟增長,并增加經濟或金融沖擊的風險。
就在莫迪宣布退出 RCEP 之前的兩個月,外界一度認為印度對加入 RCEP 放松了口風。在2019 年 9 月于泰國曼谷召開的 RCEP 第 7 次部長級會議上,印度一改以前的猶豫不決,態度明顯積極起來。
印度商業與工業部長戈亞爾當時對媒體說,莫迪指示他回到談判桌前,并向他強調 “一兩個部門的利益不能阻擋國家整體利益”。然而,沒到兩個月莫迪就推翻了之前的表態。
由于在中高端制造業、服務業等方面對競爭的不自信,在普通貿易中對大量廉價外國產品涌入印度的恐懼,印度突然宣布拒絕加入 RCEP 其實并不奇怪。
一方面印度的有識之士呼吁政府引入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另一方面印度反對黨,甚至是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和盟友也表示反對加入 RCEP,加上基礎工業和農業等廣大底層群眾不斷抗議,使莫迪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
印度作為東亞峰會成員從一開始便參與了RCEP 談判。這個談判啟動后歷盡艱難,印度的強硬態度是主要阻力之一。印度一些政府部門和產業行業很怕 RCEP 沖擊其國內制造業,尤其擔心中國廉價商品涌入,因此希望 RCEP 給印度更多照顧。
近年來印度對 RCEP 國家的出口量幾乎沒有增加,但進口卻迅速增長,貿易逆差不斷加大。由此業界推算,RCEP 簽署后,這一趨勢只會加強,不會減弱。制造業的薄弱導致印度在其國內市場開放問題上顧慮重重,嚴重制約了其談判靈活性。
實際上印度非常希望加入更具活力的包括RCEP 在內的各區域合作組織。近 30 年來,印度開啟的“東向”政策,就是希望把重心轉向東亞,尋求參與東亞經濟融合。
印度曾經積極尋求加入 APEC(亞太經合組織),這個請求受到了美國的大力阻撓,理由是印度體制的保守和封閉。從 21 世紀初開始,印度參加了東亞峰會,并成功進入東亞合作圈,凸顯了印度面向東亞合作的愿望。
本次莫迪政府退出RCEP,也并不意味今后不會再尋求加入其中,在當今國際形勢瞬息萬變、貿易保護勢力抬頭的情況下,也許印度的轉變只是時間的問題。
希望和夢想,RECP重構世界格局
在美國頻頻揮舞貿易制裁大棒、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RCEP 結束談判為世界貿易格局帶來一抹鮮艷的亮麗之色。這是區域合作的強音,同時也是對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強有力回應。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2019 年 11月4日上午在泰國曼谷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時指出,通過共同努力, RCEP 的 15 個成員國已結束全部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
“我們編織了一張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網,我們已經到了‘臨門一腳’,現在球還沒有落地,但是已經入網了。”李克強總理說,“這標志著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泰國總理巴育、印尼總統佐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等 RCEP 成員國政要分別用“至關重要”“歷史性時刻”“重要的勝利”等詞語對 RCEP 取得突破表示肯定和贊賞,域內國家的渴望溢于言表。
新華社對此發表評論稱:“在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的背景下,RCEP 談判取得重大突破則傳遞出這樣的信息——堅持多邊主義、推動經濟一體化是東亞區域國家的廣泛共識。”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說:“RCEP 協定達成后,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產業和價值鏈的融合,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在當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各方上述決定對外發出了東亞國家支持多邊主義、支持自由貿易的積極信號。
所以在這里,我們要鼓勵有關各方繼續以建設性的態度參與談判,相向而行,爭取盡快取得實質性的最終成果。”
中國有一句古話,“西方不亮東方亮”。這對當前世界格局有著微妙而貼切的解讀。堅持全球化,堅持自由貿易成為更多國家的心聲,RCEP 的早日建成,是域內國家的共識,是區域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也是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回應。
RCEP 建成后,將激發各成員間經貿合作的潛力,增強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動力,為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繁榮提供有力支撐和保證。
來源:東博社
作者:《中國—東盟博覽》總編輯、東博智庫研究員高航
歡迎關注會展城小程序
聯系方式
廣西國際博覽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771-2212001、2212003 傳真:0771-2212010 郵箱:bljtbgs@163.com紀檢監察舉報方式
自治區紀委監委舉報方式 網上舉報平臺: http://guangxi.12388.gov.cn 舉報電話: 0771-12388 駐自治區商務廳紀檢監察組舉報方式 辦公地址:南寧市良慶區平樂大道10號商務街3號樓 郵政編碼: 530200 廣西國際博覽集團有限公司紀委 電話:0771-2212020 公司地址: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會展路18號 郵政編碼:530029微信掃一掃
廣西國際博覽集團 版權所有 ? 2018 ICP證:桂B2-20040048-19